社交网络:人们对“彼岸世界”的追逐

社交网络:人们对“彼岸世界”的追逐

其实,无论是宗教世界观中的“彼岸世界”、“天堂”,还是哲学范畴的“理想国”、“乌托邦”,都反映出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不满,因为现实世界中规则对欲望的限制,及规则不公平带来的个体差异,使人们始终认为“现实世界”是残缺的,不完美的。

因此,整个人类社群对完美世界的追求有一种族群上的高度共识,而这种共识可视为社交网络这种角色出现的源头。

所以“社交网络”一直存在着一种“崇高”的终极取向,构建一个人人都能栖息的“完美世界”。

为了使这个世界有更高的宜居性,要求这个网络世界的虚拟度和完整度无限接近现实;同时为了能持续驱动这个世界的建造,要求它具有广泛的普世性;因此它必须符合便利性、公平性、开放性等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。

从这点来看,社交网络的终点形态,是超现实的,也与现实息息相关。目的是,补全人类族群发展中所牺牲掉的部分个性和本能。

因此,当前的这种商业环境中,“社交网络”之所以能在现阶段成为市场中新的主流媒体,他的逐渐成熟和未来前景看好,不仅来自整个传播环境的革新,也是整个社群心理的必然。

所以,一个很有意思的反逻辑观点是:社交网络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产物,而是社交需求和精神追求,催生了互联网发展。

同时,也不是社交网络开拓了互联网的功能边界,而是整个互联网都在为社交服务,即:互联网为社交而生,广义上也可以将整个互联网视为社交网络。

因此,社交网络所构成的阵地上,有很大的机会去实现人类生活的全部商业生态,也正是因为它有机会构建起完整的人类社会形态作为基础,那么,他也就有潜力完成所有商业形态的在线化。

所以,社交网络对商业行为的包容是极强的。现阶段那些社交属性较强或与社交相关性更强的科技公司,无疑拥有更广阔的商业空间,他们的DNA决定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的属性。

不过,即便如此,互联网诞生这么多年以来,社交网络的发展依旧还处于初级阶段。但是出于对这个虚拟世界的宜居性考虑,人们目前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尤其是生活硬件的网络化,逐渐使这个虚拟世界逐渐接近现实。

但是,要将现实世界完整的投射到互联网并不容易。彼岸世界的建设,应该跟随现实世界进行动态更新,同时虚拟世界的变更,也能反过来影响现实世界。

这种价值观念下,现实世界投射进入互联网的方式,人们是通过连接点来实现。硬件的互联网化,可视为该方法一种尝试,也算是对虚拟世界进行初步的基础建设。

因此,硬件互联网化形成的连接点,即可以实现虚拟社会的完整性和真实性,也利于两者间对流,构建生态的健康。当然这还会涉及另一个话题,即:新硬件的繁荣,其实也是人类对彼岸世界的追求中的工具化使用过程。

(责任编辑:CNETOL。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自中网在线,并保留原文作者与链接!)